純銅壺式蒸餾器

陸樹才和陸強才,阮澔‏‏‎和張曉明

傳統工藝師陸樹才和陸強才夥拍兩位煉酒師阮澔和張曉明,以製作銅製葫蘆涼茶鼎的技術為基礎,把純銅壺式蒸餾器加以改良,作提煉手工釀氈酒之用。兩位煉酒師秉持對傳統銅器和蒸餾工藝的尊重,由配方研發以至試驗,整個製作過程都貫徹「香港製造」的精神。

銅導熱佳,並且在蒸餾過程中對於去除雜質方面,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這也是人們一直以來選用銅器來提煉氈酒的原因。儘管現在一些現代蒸餾器出於經濟目的使用不銹鋼,但阮澔和張曉明始終堅持使用銅,來遵循更傳統的烈酒釀造工藝,以生產頂尖優質的烈酒。

要談到是甚麼啟發這兩位年輕人找陸師傅打造一個本地製造的純銅蒸餾器,就要由他們從歐洲購入的蒸餾器說起。

創作產品的過程中,他們利用葡萄牙製的小型銅蒸餾器來研發和試驗配方,外觀上窄下闊,呈葫蘆狀。可是這款蒸餾器欠缺了最重要的蒸餾溫度計,兩位年輕人不得不在本地尋找解決方案。他們在機緣巧合下認識了兩位陸師傅,得知師傅已有數十年的銅器工藝經驗,便請教師傅能否把傳統指針型的溫度計焊接至蒸餾器上。

兩位陸師傅多年來都是喜愛研究新題材和對事物充滿好奇的前輩,阮澔和張曉明在閒談之間發現師傅也曾經製作過與這個蒸餾器的形態、質感以至工藝都很相似的涼茶鼎。工藝的精髓和意義,在於以雙手探索,並從經驗中靈活變通。這次合作,陸樹才和陸強才「舊器新用」,重新注釋這個曾撐起香港文化的傳統手藝。

傳統工藝的故事

涼茶鼎和銅蒸餾器千絲萬縷的關係

陸樹才娓娓道來,六、七十年代是銅製品在香港最輝煌的時期。當年的涼茶店大多數以「前鋪後工場」模式經營:店面售賣涼茶,店後是煲涼茶的廚房。在涼茶煲好後,就可隨即趁熱倒進店前的大銅壺內保溫備用。民間說法指,涼茶在溫熱的時候飲用,藥用效果較佳。不少涼茶店訂造他和弟弟陸強才親手打造的銅製長方形涼茶櫃,櫃的下方還會裝上水龍頭,以方便斟涼茶之用。個別比較富裕的老字號,更請師傅度身訂造閃閃生輝,又名「銅葫蘆」的涼茶鼎,底部皆刻有「陸炳記造」的字樣。

銅壺的形狀既像鼎又似壺,通常每間涼茶鋪都裝設兩個,左右各一。一個用來放苦茶如廿四味等,一個放甜茶如竹蔗茅根水、銀菊露等,每家涼茶店皆有自己的「獨門秘方」。時至今日,還有保存這個銅壺的涼茶店家寥寥可數,師傅們也甚少接到本地的訂單。

為什麼用銅器蒸餾是氈酒的最好方法?除了不可否認的美學吸引力外,與涼茶店鍾情用銅鼎將涼茶保温的原因相同。

雖然蒸餾器同樣可以由不鋼,鋁和多種其他材料製成,但阮澔和張曉明發現銅是最好的選擇,銅具有很高的延展性,並且耐腐蝕,還具有抗菌性能,可減少污染的可能性。銅在蒸餾過程中能除去雜質,當熱量均勻地分散在蒸餾器的整個表面上時,結果是蒸餾的過程更有效,從而提煉出來自然純淨而口感順滑的氈酒。

神秘的葫蘆裡賣的是甚麼藥 

銅壺保溫作用雖然比不上一般的不鋼保溫壺,然而銅器能夠辟邪,寓意百毒不侵。民間相傳藥王菩薩帶著盛有仙丹妙藥的葫蘆,深入民間救治病患,所以葫蘆有被認為可以「保平安」、「趨吉避凶」的作用,葫蘆因而成為人們心中增壽除邪、福佑子孫的吉祥物,因此涼茶鼎一般都作葫蘆形。

蒸餾是古老的工藝,自從銅製酒精蒸餾器發明以來,近年來也有一些現代化的改進,以提高生產效率和產品質素,但是蒸餾科學至今仍未改變。幾個世紀以來,酒精蒸餾器的精湛工藝一直傳承至今。現在,作為當代蒸餾煉酒師,阮澔和張曉明的製作工序仍然尊重這些工藝的傳統,因為他們堅持通過成熟的傳統技術來製造優質烈酒。

阮澔和張曉明認為,與炳記銅器的合作是振奮人心的工藝體驗。氈酒製作通常被視為西方工藝,透過這個香港製蒸餾器,這對拍檔可以釀出「在香港由香港人製造」的氈酒。

製作工序

陸炳記一般採用紅或黃銅。紅銅(Copper),即純銅,顧名思義,因為它呈淺紅色的光澤,由於柔軟熔點高,而且它的熔液黏性大,不適合鑄造大的容器,因而鑄造時多與其他化學元素合鑄。黃銅(Brass),即銅和鋅(Zinc)的合金。外觀黃色,也有金屬光澤。黃銅密度較高,適合用作製造比較細緻的部件。

傳統的鍛敲大多用錘以同心圓方式不斷錘擊放置鐵鉆上金屬片,令金屬收縮或延展成形,技術上務求金屬沒有摺皺。陸炳記的茶壺、杯、鼎和蒸餾器,就是運用這樣原則和技藝來完成的作品。製作銅器,需要用一大塊銅片開始,就好像剪裁衣服用一塊布那樣。整個蒸餾器都是人手做的,製造一個大的蒸餾器大概要三十多天。兩位師傅均認為蒸餾器最困難的工序是塑形,須把形狀拿捏得剛好,蒸餾器的各個部分才可完美接駁。

他們多年來以鍛敲製作光滑的表面作為產品的成色,這不但是兩位老師傅最為驕傲的手藝,也是亦師亦父的陸炳師傅所傳下來的教誨:「光面才是做得好,有紋路的話會被認為手勢參差!」但他們並沒有被傳統的觀念限制,近年漸漸會發現他們的作品有六角錘紋的痕跡,原因是一些相熟的顧客,會與他們分享這類日本流行的風格。

在謙卑學習的同時,他們不會單單地複製流行的圖樣到作品上,而是以自己多年的經驗和技術,吸收轉化後成為獨有的「炳記」風格。這也見證了工藝如何獨當一面,與時並進,以及傳統工藝和各地文化潮流互相影響的關係。

一件銅器往往要千錘百鍊,然後要焊接、打磨,每個步驟都灌注心力和技術。陸氏兄弟認為,手打銅器是獨一無二的傳統工藝品,除了技術,還要在設計附上心思,需要耐性與功夫把講求細節的銅器打造出來,製成品才有靈魂。

同系列作品

展覽的其他作品

福氣

林嘉裕 & 呂明

詳細資料

飄泊——時、地、人

黎潤詩 & 陳郁ㅤ

詳細資料

一帆風順

廖榮想 & 林昆佑 & 林繁盛

詳細資料

從前、以後

林繁盛 & 林昆佑

詳細資料

飛躍奔騰

蕭炳強 & 周健龍

詳細資料

波子棋

PAK & KC

詳細資料

眾裡尋她千百度

郭斯恆 & 吳茂蔚 & 邱穎琛

詳細資料

復修鷄記蔴雀招牌

胡智楷 & 郭斯恆

詳細資料

巧雀奇遇 — 香港版

張誠忠 & 張凱欣 & 陳漱石

詳細資料

木的結構——雙花

葉晉亨 & 郝立恒 & 吳鋌灝

詳細資料

香港瓷磚

管小衛 & 周敏

詳細資料

旅程

黃健洪 & 林昆佑

詳細資料

Club Chair

Jonas Lutz

詳細資料

Quiver Stool

Jonas Lutz

詳細資料

同在 (日。月)

羅芷韻 & 陳子駿 & 周健龍

詳細資料

華堂流光

蕭炳強 & 周健龍

詳細資料

木的結構——切口

葉晉亨 & 郝立恒 & 吳鋌灝

詳細資料

榫卯陳列

周健龍

詳細資料

藤籃櫃

黎潤詩 & 陳郁ㅤ

詳細資料

往返椅

劉偉昌 & 周健龍

詳細資料

日心說

Damian Boylan

詳細資料

木的結構——堆疊

葉晉亨 & 郝立恒 & 吳鋌灝

詳細資料

哪一刻那一刻

溫家諾

詳細資料

雙面櫈

黎潤詩 & 周健龍 & 陳郁ㅤ

詳細資料

茶筒

藤井健

詳細資料

急須壺

藤井健

詳細資料

銅製咖啡壼

藤井健

詳細資料

回歸的祝願

廖榮想

詳細資料

陳業‏‏‎ ‎

詳細資料

字中金藝

黃潤生 & 華戈‏‏‎ ‎ & 李曉熙

詳細資料

俞國強 & 金澤‎‎‏‏‎ ‎

詳細資料

湯沸壺

藤井健

詳細資料

銅製雙柄鍋具

藤井健

詳細資料

清酒杯

藤井健

詳細資料

流線型清酒杯

大橋保隆

詳細資料

湯沸壺

大橋保隆

詳細資料

銅製燕子香爐

四津川晋

詳細資料

銅製圓型孔雀香爐

四津川晋

詳細資料

銀製菊花香爐

四津川晋

詳細資料

四神獸蓋取

四津川晋

詳細資料

清酒杯 ー 木製及黑漆系列 ー 椀/富士/竹/丼

四津川晋

詳細資料

角落

林繁盛

詳細資料

希望

廖榮想

詳細資料

旺財的守護

林繁盛 & 廖榮想

詳細資料

重拾

許英球 & 陳業‏‏‎ ‎

詳細資料

四季

陸樹才和陸強才 & 吳賦猛

詳細資料

幾角

陳業‏‏‎ ‎

詳細資料

黃銅花瓶

四津川晋

詳細資料

編航城觀

西本有

詳細資料

鐵鉢盛籠

西本有

詳細資料

竹細工手提籃

西本有

詳細資料

船型小六角穿花果籃

陳詠笙

詳細資料

三角盤

陳詠笙

詳細資料

菊花紋小夜燈

陳詠笙

詳細資料

夕顏

陳詠笙

詳細資料

生命之源 – 纏

陳詠笙

詳細資料

台灣土狗

王生輝

詳細資料

茶葉貯茶籃(密編與疏編)

王生輝

詳細資料

野餐籃

王生輝

詳細資料

燈具(菓物盤、鴨飼料碗和雞籠)

王生輝

詳細資料

平編竹藤銅茶壺

丁科竣 & 陸樹才和陸強才

詳細資料

麻葉編小皿

丁科竣

詳細資料

六角菊花墊

丁科竣

詳細資料

咖啡濾器

丁科竣

詳細資料

茶漏

丁科竣

詳細資料

燈籠

丁科竣

詳細資料

小滿毛月

丁科竣

詳細資料

鳥南枝

陳樂財 & 郭達麟

詳細資料

再世盧亭

張歡 & 神野猫

詳細資料

漩渦

丁樂融 & 德昌森記蒸籠

詳細資料

翡翠盤高走夜光

陸樹才和陸強才 & 蘇林海

詳細資料

廣彩出行

盧聲前 & 梁祖彝 & 粵東磁廠

詳細資料

風隨意思而吹

林斷山明

詳細資料

千結旗袍

何善恒

詳細資料